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

佛語


「菩薩清涼月,常遊畢竟空,眾生心垢淨,菩提影現中。」


天邊海涯遊遍盡,唯有勤儉不求人。求人似吞三寸劍,靠人如上九重天。


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只緣心迷不能自悟。


老子告訴我們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,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。”五欲快樂過後往往是大苦現前,無節制使用六根的結果,是使六根越來越遲鈍、心靈越來越麻木。


這些都是有為之法,無形無相的心,怎麼可能用有為之法,使之感到快樂呢?認識心的實相後,就知道想用有形的方法讓無形的心感到快樂,那都是妄想。


要想讓無形的心獲得快樂,只有用無形的修持,那就是不住一切相,沒有分別心。


人最大苦惱就是不願接受現實,不能認識實相。強取分別,強要取捨,恩恩怨怨就從這兒 產生。


事實上,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孤立的東西可以取捨。世界本是一合相,有取有捨都是妄想。


莊子 說:“萬物與我為一。”既然萬事萬物與我都是一體的,我還要取捨什麼呢?孟子說:“萬物皆備於我,樂莫大焉。”


見到實相的人,就不會 產生分別心,沒有分別心,大智慧就會現前,一切煩惱、痛苦也就無從生起,這樣的人就會享受到生命本自具足的大歡樂、大自在。

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

慈悲沒有敵人,智慧不起煩惱

心量要大,自我要小

要能放下,才能提起。提放自如,是自在人